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聚焦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深化高校实践创新教育改革,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,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,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,发起“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”。
依据赛事要求,我校举办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初赛。根据《关于组织参加2024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》要求,政法学院四为大创中心广泛宣传,积极组织学生参赛。学生共提交13项参赛作品,经学院初赛推荐,学校组织专家线上线下评审,最终获得校级金奖2项、银奖1项、铜奖6项的优异成绩。
近年来,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,坚持构建多元化实践创新教育体系,拓宽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,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,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。(政法学院 文/耿改莲 审核/范林)
序号 |
参赛作品名称 |
组别 |
负责人 |
项目成员 |
指导教师 |
推荐学院 |
获奖等次 |
1 |
AI颐养——新时代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践行者 |
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类专业 |
陈昱洁 |
杭赐豪、史月如、姚营、秦丹英、白冈冈、余道弘、包欣静、杨雪、王昱博、苗蓉蓉、赵文静 |
范林 |
政法学院 |
金奖 |
2 |
以文化人,明德笃行——课程思政AI大模型应用于高教改革的实践 |
教育学类专业 |
谭佳怡 |
李妮、张圆圆、付倩、王依凡、刘雲、李文玉、袁淇、钱升、郭静、薛晨、牛璐佳、阮天歌、高宇妍、邝阳阳 |
朱丽叶、刘刚、 范林 |
政法学院 |
金奖 |
3 |
青铜器文化的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 |
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类专业 |
赵洁 |
李小燕、王雨玥、包欣静、肖从锋 |
杨福荣 |
政法学院 |
银奖 |
4 |
思政筑基·法治护航:青少年网络暴力预防与干预教育实践 |
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法学类专业 |
包欣静 |
王焱、李笑欣、姜硕、杨乐晨 |
陈宇秦、杨晓青 |
政法学院 |
铜奖 |
5 |
秦岭生态之魂,思政教育之光——秦岭生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|
教育学类专业 |
张欣瑶 |
刘慧、王怡然 |
杨福荣 |
政法学院 |
铜奖 |
6 |
“青春‘饮’领,奶茶‘潮’前”:坚定文化自信,茶走进年轻一代 |
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类专业 |
李瑶 |
张珣靓、亢滢璇、常佳瑜、王辛哲 |
梁飞 |
政法学院 |
铜奖 |
7 |
智慧思政—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者 |
教育学类专业 |
秦丹英 |
许龙燕、崔蕊、陈昱洁、刘浩强 于承辉 |
李天赐 |
政法学院 |
铜奖 |
8 |
补弱之策——透过文学作品对社会弱势的法德之思 |
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类专业 |
刘矗怡 |
杨蕊,张卓欣 |
赵恒君 |
政法学院 |
铜奖 |
9 |
“安塞腰鼓”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绽放创新之花 |
文学、历史学、哲学类专业 |
牛雨佳 |
汤利嘉,白浩楠,乔林丹 |
赵恒君 |
政法学院 |
铜奖 |